戚家岭古道
2021-06-17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原文出处:金华新闻网 作者:张海滨
打开地图,义乌西北部与浦江交界处是一片绿色的连绵大山,其间散落着几个村子,戚家岭古道就像一条绳子,将这些村子串在一起,从浦江一直到义乌,成为一条交通要道。多少年来,村民们挑着柴禾和各种经济作物,翻越戚家岭,经过李祖村,到曹村或后宅赶集。直到十几年前,古道上的行人还是络绎不绝。如今,来走古道的多是登山爱好者和喜欢大自然的人。
岁月流逝,风云变幻,古道就像一位睿智老人,见证着沿线村庄的潮起潮落。千年古道的角色变迁
现在,古道的起点在后宅街道李祖村。李祖村依山而建,树木掩映,碧水环绕,正应了那句古诗: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”古道就在李祖村的后山上,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,可以看见山脚是一片片的荷花园,荷花盛放,莲蓬摇曳,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行至200多米,盘山公路出现一个岔路口,往左是戚家岭古道方向,往右直行上山,山上有一座寺庙。从岔路口开始,公路两边都是果园,村民称之为“四季果园”,因为这里种植了葡萄、梨、杨梅、枇杷等果树,几乎一年四季都有鲜果可摘。如今,正是摘桃子的好季节。每到周末,就会有市民自驾过来摘水果走古道。
沿着盘山公路一直走到尽头,就看到一座新建的凉亭,边上还有木制的指路牌,这就是如今古道的起点。虽然都是台阶,但这古道的台阶明显是水泥浇筑的。李祖村民方新群说,这段古道是重修过的。十几年前,古道还非常热闹,每逢曹村集市,从浦江方向过来赶集的村民络绎不绝。平时,李祖村也有很多到山里劳作的村民走这条古道。为此,政府就对多段古道进行了重修。为了防滑,水泥浇筑的台阶上特意刻上许多星状孔。只是,时间长了,这些星状孔也无法起到防滑功能,雨后走这些台阶要非常小心。
我们来之前正好下过雨,深切体会到了古道的湿滑。村民指导,双脚要在同一台阶落足,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,有惊无险。
“那时候,一大早,山里面的村民就挑着柴禾走十几里山路到了我们村口。”方新群说,那时候他最佩服的就是里面村子的村民,一担柴禾重约50公斤,他们天没亮就从家里起程,一路翻山越岭,挑到曹村或后宅的集市上去卖,然后用卖柴禾的钱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。很多人一天要挑三担柴禾,真的非常艰苦。除了柴禾,村民挑出来卖的还有自己种的经济作物。
十几年前,这条古道上,有一对开代销店的老夫妻大家都认识,代销店里的商品,都是老汉一点点挑回去的,直到80多岁了,人们还能看到老汉挑着商品走在这条古道。“那时候,店里的糖果真的特别甜!”直到如今,走在这条古道上的,除了00后,人们还会想起老汉带给大家的快乐。
走了几百米后,古道变为原先的青石板台阶,边上长满青草。比较奇特的是,有一段古道,两边都有山涧,左边的山涧还有巨石垒成了一个流水的山洞,凉风凉水,特别舒服。
过了山洞,古道就开始往上攀行,山涧也只剩下右边的一条。一路上流水潺潺,景色优美,空气极为清新。最让人舒心的是古道上树木茂盛,抬头可以看见蓝天白云,却不用害怕阳光直晒。就算是盛夏,古道上也鲜有阳光曝晒的地方。
只是,此后的古道都比较陡,几乎一直往上延伸,没什么平坦的地方。古道也很平凡,没什么传说故事。只是在上山1/3处,有一块路边巨石叫做“小老鼠”,在2/3处有一块巨石叫做“大老鼠”(题图)。其实,这两块巨石并不像老鼠,取这么个名字,只是人们给古道做个标记而已。比如说,让兄弟或亲戚到“小老鼠”处来接一下柴禾,或者把东西送到“大老鼠”处。那时候,村民都很纯朴,东西放在那里也不怕丢,上面做了记号就可以。
在接近岭头的地方,有一座凉亭,这是十几年前为了方便路人躲雨而重修的。在凉亭处,我们遇到了一个采野生灵芝的妇女,这也是我们在古道上遇到的唯一一个路人。原来,戚家岭一带,有一种杂树很适合灵芝生长,当这种树木死后,就会长出野生灵芝。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野生灵芝是好东西,找的人多了,灵芝就难得一见了。
过了凉亭就是岭头,往前走就是下行的陡坡,一直到后宅街道大方村。大方村是义乌在浦江的一块“飞地”,如今,村民已经基本上都搬迁到后宅街道的集聚区。这一段路比较短,古道更加陡,下山更要注意安全。现在走古道的人一般都是走到大方村再返回李祖村。“小时候,我就经常跟着父亲沿着古道走七八里路到地里干活,不过现在,我也多年没走过这条古道了。”方新群说。从岭头往右走,在峰顶,建有一座高大上的石亭,登上石亭可一览远山的秀丽风光。


漫威电影《惊奇队长2》正在热映,IMAX版部分场景多达26%画面内容


腾讯音乐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唯一音乐合作伙伴 推出首个国际化专项“电影音乐扶持计划”


高中生穿搭指南 高中生的穿搭造型推荐


盖娅致裳国潮“琇”,“五一”惊艳前门大街


种草|下一个红毯发光女王就是你!


聂耳母校三校联动走进影院 同心齐唱《为国而歌》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