韦编三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韦编三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
2023-11-18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韦编三绝讲述的道理:一是学习要勤奋;二是学习要用心;三是重复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。韦编三绝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,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“韦编三绝”本指孔子勤读《易经》,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(韦,熟牛皮。韦编:古代用竹简写书,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。三:指多次。绝:断);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,刻苦治学。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;含褒义。
在孔子很小的时候,他的父亲就去世了。他家境清贫,无法像富家子弟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,但是他热爱学习,便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。他自十五岁开始勤学苦读,由于没有人教,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向所有懂点知识的人请教。他曾请教过当官的人,也曾请教过寻常老百姓;曾向白发苍苍的老人请教过,也曾向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请教过。孔子一心向学,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,但在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学者了。
那时候,纸张还没有出现,竹子成了制作书籍的主要材料。人们通常是把竹子削成一片片的竹签,轻轻把上面的青皮刮去,用火烘干后,才在上面写字,人们称之为“竹简”。竹简拥有一定的长度与宽度,一根竹简只允许写一行字,最多写几十个,少则写八九个。一部书的完成需要许许多多的竹简,书的内容全部落到竹简上以后,还要用极为牢固的牛皮绳子将这些竹片按照一定顺序编联起来,这样就方便阅读了,这样的过程就称为“韦编”。一部书的完成,常常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。如《易经》这样的书,自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,所以相当沉重。
孔子到了晚年时期才开始研读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这部古书,是比较难读懂的,孔子下了很深的功夫,才把它完全读了一遍,还仅仅只是了解了它的内容。接着,他读了第二遍,才掌握了《易经》的基本要点。后来,他又读第三遍,这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。从此以后,为了深入研读这部书,同时也为了方便给弟子们讲解清楚,他不知把《易经》翻阅了多少遍,这样下去,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被磨断了好几次,只好换上新的再读。即便读到了如此地步,孔子还谦逊地说:“如果我能再多活几年,我就可以把《易经》的文字与内容理解清楚了。”

猜你喜欢

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视频


四种材料的餐具的特点答案 研究四种不同餐具的特点


共饮造句 共饮的造句


行内元素有哪些 块级元素和行内元素有哪些


百业俱兴造句 百业俱兴的造句


饮于河渭的河是什么 饮于河渭的河指什么


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的是 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


春风杨柳万千条全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全诗意思


凉州词的诗意 凉州词的诗意简短一点


sin45°等于多少 sin45°等于多少怎么算


漫威电影《惊奇队长2》正在热映,IMAX版部分场景多达26%画面内容


腾讯音乐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唯一音乐合作伙伴 推出首个国际化专项“电影音乐扶持计划”


高中生穿搭指南 高中生的穿搭造型推荐


盖娅致裳国潮“琇”,“五一”惊艳前门大街


种草|下一个红毯发光女王就是你!


聂耳母校三校联动走进影院 同心齐唱《为国而歌》
